工程人必知的四大工程量系數,建議收藏
工程人必知的四大工程量系數,建議收藏!
了解更多中國向全世界宣布了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電力行業低碳轉型被認為是中國低碳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氣候變化目標的核心舉措。但目前在既有電力市場中,調峰輔助服務機制、容量市場以及容量補償機制的制定,還不能滿足未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需要。在主題為“新電改破局五周年:從蹣跚學步到披荊斬棘——聚焦電力輔助服務和容量市場...
2020.12.15中國向全世界宣布了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電力行業低碳轉型被認為是中國低碳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氣候變化目標的核心舉措。但目前在既有電力市場中,調峰輔助服務機制、容量市場以及容量補償機制的制定,還不能滿足未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需要。
在主題為“新電改破局五周年:從蹣跚學步到披荊斬棘——聚焦電力輔助服務和容量市場”的電力系統低碳轉型沙龍上,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工程馬莉認為,這對于能源行業來說是雙重挑戰,“第一個確實結構要優化,要低碳轉型,同時能源要增長。這種情況下,體制機制不創新、不配套的話,真的很難達到預期目標。所以現在電力市場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她介紹,從現貨市場電量情況來看,電網經營區域的6家試點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已經達到5-10%,實時發電電量也占到5%左右。從市場價格來看,現貨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也在逐步完善,隨著市場交易規模的擴大和結算試運行周期的拉長,現貨市場價格初步反映市場供需。現貨市場拉大了峰谷價差,整個市場化機制也起了引導調峰的作用。
“現在的共識是未來要建一個全國的電力市場,來實現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要對現貨市場的設計進行統籌。”馬莉表示,在碳中和、碳達峰的背景下,新能源的發展對電力市場也提出要求。
“實際上我們在研究能源碳達峰與碳中和過程當中,認為未來新能源慢慢成為主力電源。接下來就是未來包括靈活性調節資源,怎么用市場機制進行激勵的問題。還有新能源成為主力電源后也要到市場上去,怎么參與市場,怎么保證新能源發展情況下促進市場,這也帶來了比較大的挑戰。”馬莉認為,其中涉及到輔助服務市場跟現貨市場銜接的問題,還有目前輔助服務的補償機制,是不是足以支撐靈活調配資源,是不是需要更多的容量補償機制。“這應該也是促進碳達峰和碳中和特別重要的部分。”
她提到,很多省電網的調峰能力是有問題的,很難匹配,現在很大的問題就是新能源怎么參與到現場市場。還有,“未來新能源成為主力電源之后,火電在其中的作用由提供電量逐漸轉變為提供電力。怎么在市場上促進靈活性調節電價,尤其火電能夠更好的支持新能源發展,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華能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韓文軒認為,要加快推動發電側和用戶側全電量充分競爭。加快培育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加快實施調峰機組的兩部制電價制度,探索不同調峰電源競爭機制,加快建立調峰機組容量成本市場化補償機制。
他提出,可以考慮按照兩部制電價思路,推動新能源進入競爭性發電市場,改革新能源價格補貼方式,價差補貼與優先發電利用小時保障脫鉤,改為發電容量成本的分期補償,以市場機制推動新能源消納。
作為來自發電企業的專家,他還提到,建議制定煤電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和平穩退出政策。“應該體現煤電價值和市場機制安排,煤電也是提升新能源競爭能力的主要力量。”他希望煤電的有序退出能獲得財政金融政策及績效管理制度的支持。
要實現減排目標,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總結了幾種實施手段。“一個是可持續能源管理,從終端工業、建筑、交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第二,電力部門的脫碳。從目前來看發揮的作用可能是最顯著的,包括核能、可再生能源的大幅增加。第三,終端能源利用平衡化。將來煤、油、氣在終端使用要大幅度降低,終端部門電氣化程度要大幅度提高。第四,非電力燃料的低碳轉換,像煉鋼等方面,要更多改用氫能,用生物燃料、合成燃料進行替代。”
“所有的能源使用或者發電裝置設施壽命期往往在30-40年,如果按照這個時間尺度倒推的話,實際上從現在開始就不能建高排放的設施,如果要建可能就要考慮一些末端處理的措施,比如像CCUS。”柴麒敏表示,“快速的轉型留給我們的技術組合或者減排措施并不多”,“從目前來看特別是對化石能源行業將來是非常大的約束與要求。”
但對可再生能源未來是利好。柴麒敏表示,“如果要碳中和的話,目前非常多的研究論證可再生能源比例可能都在65%-80%的區間,這樣相比于原來的能源革命發展戰略,它的速度、強度可能都要盡快提高。”
“實際上從能源領域投資來看,投資總量變化并不大,變化重大的是結構性變化”,他說。
工程人必知的四大工程量系數,建議收藏!
了解更多近日,由中釜集團自主研發的《一種固定結構及使用該結構的光伏電板》專利通過知識產權局批準,獲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這也標志著中...
了解更多022年3月銀川市建筑行業管理處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銀川市建筑領域智慧工地安裝對接的通知》,要求銀川市轄三區房屋建筑和...
了解更多中釜集團結合施工現場實際需求傾力打造的—可視化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成為破題的利器、全能的“韓信”。
了解更多